有一种执念,叫做成为父母的骄傲


有一种执念,叫做成为父母的骄傲

文章插图

文:郑秋强
我的朋友Z看了我的文章《父母跟我说这6句话 , 我肯定泪崩》后 , 告诉我 , 看到文章里提到父母对孩子说“我为你感到骄傲”这句话时 , 已泪流满面 , 自己的父母亲从来不会对自己说这句话 , 父母亲只会指责自己一事无成 。
Z是一名很优秀的高校教师 , 在教学与科研上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 得到领导与同事的一致肯定 。 然而 , 在Z的父母看来 , Z的年龄已经30好几了 , 仍然没有嫁出去 , Z的父母为此痛心疾首 , 经常把Z数落得一无是处 。
如同Z的情况一样 , 有不少读者在读了文章后 , 给我留言 , 感叹着自己的父母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
其实对于这句话 , 我也有一段辛酸往事 。
大三那年的父亲节 , 我给父亲发了一条手机短信 , 内容是“老爸 , 父亲节快乐!您和老妈要健康、快乐、长寿 , 相信儿子会成为您的骄傲 。 ”
暑假回家的时候 , 母亲对我说 , 你这是口出狂言 , 看你以后有什么能耐能够让你爸骄傲的 , 就算你以后真的有能耐 , 这话也说得太早了!
当时年少轻狂 , 听到母亲这么说还想辩驳些什么 。 后来 , 每当想起这个事情的时候 , 脸上不禁都是火辣辣的 , 一种羞愧的感觉油然而生 。
有一种执念,叫做成为父母的骄傲

文章插图

“我为你感到骄傲” , 是孩子们都渴望听到的话语 , 却又是父母亲们难以说出口的话 。 是子女不够努力 , 不够好 , 未能达到让自己足以骄傲的成就 , 还是父母亲担心说出这句话以后 , 孩子真的就骄傲自大了 , 得意忘形了?为何“骄傲”如此困难呢?
父母亲做不到为子女而骄傲 , 在我看来 , 是难以发自内心去赞美、肯定孩子的成绩 , 为何很多的中国家长羞于对孩子表达真正的赞美呢?也许家长的意识层面是我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不自以为是 , 我是为了孩子好 ,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就是“谦虚” 。 但是从精神分析的角度 , 深入地探索潜意识 , 或许并非如此 。
精神分析流派心理学家曾奇峰认为 , 当父母赞美孩子的时候 , 父母内心的活动是这样一种状况:在我们承认孩子的完美、有能力、有创造力、有活力的时候 , 我们可能会感觉到我们离孩子有点远 , 甚至感到孩子抛弃了我们 。
因为孩子既然能力和人格上都完美的话 , 他就可以远走高飞 。 所以 , 父母就要通过攻击孩子的弱点 , 有时候甚至是莫须有的弱点来告诉孩子这样一个信息:你现在还没有能力远走高飞 , 你现在还要在我这里接受很多的批评、训练、折磨 , 你才能够变得完美 。
在曾奇峰看来 , 父母亲应对孩子给予好的回应 , 让孩子所有的优点被固化 , 让他为自己骄傲 , 有足够的自尊 , 从而能自信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
【有一种执念,叫做成为父母的骄傲】然而 , 于现实中的父母亲而言 , 难以做到为孩子而骄傲 , 从其潜意识分析 , 其实也是一种爱 。 只是这种难以分离的爱 , 是一种不成熟的爱 , 在这种爱的背后 , 可能也包含着家长的不自信与对分离的恐惧 。 面对这种爱 , 孩子感受到的可能更多是冷酷、严苛、控制、缺乏理解 , 甚至是绝情 。 而隐藏在父母亲残忍形象下的 , 也许正是一颗渴望着亲近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价值的虚弱的心 。
对于孩子而言 , “我为你感到骄傲”是父母亲对自己价值的肯定 , 是父母亲对自己最大的赞美 , 是内心深处最渴望的爱与幸福 。 孩子之所以如此地渴望父母的赞美 , 也即是自己的价值是需要得到父母的肯定才能够得以确认的 。
此时孩子的心理状态 , 其实跟婴儿的状态也是非常相似的——婴儿通过确认母亲的存在来确认自己的存在 。 追根溯源 , 可能是孩子在早期的时候 , 未能够在父母亲那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 所以长大后 , 渴望着这些温暖的话 , 来确定父母的爱与自己的价值 。
父母亲做不到为孩子骄傲 , 也许是因为他们用一颗害怕分离的虚弱的心爱着孩子 。 而孩子渴望着父母为自己感到骄傲 , 也许同样是用一颗渴望爱的虚弱的心爱着父母 。
必须分离彼此却又离不开 , 爱恨纠缠 。 可怜天下父母心 , 可怜天下儿女心!此刻 , 如果天底下的父母与子女们能够彼此相互理解 , 那么该有多么幸福与美满啊 。
“亲爱的爸爸妈妈 , 请为我感到骄傲” , 让我在心里大声地呐喊 。 也许你们从来没有说过 , 以后也可能不会说出来 , 但是我知道是你们爱着我的 , 此刻 , 让我放下所有的成见、愤怒与委屈 , 在心里与你们真情拥抱 , 感受彼此炽热的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