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怎么样(福师大协和学院218毕业)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怎么样(福师大协和学院218毕业)】一流专业是支撑一流学科、一流高校建设的基石与核心 , 也是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意义的重要体现 。近日 , 一场主题为“聚焦新文科发展 , 推进省级一流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的研讨会在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召开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走特色化、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会议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质量提升、特色教学资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工程等方面解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发展之路 。
聚焦区域特色 , 为新福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个好的销售部员工 , 可以给企业带来业绩;一个好的技术部员工 , 可以让企业拥有专利;一个好的财务部员工 , 可以为企业节省成本……但是这些再好的“千里马”如果没有遇到“伯乐” , 可能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 企业发展也就有可能无从谈起发展 。结合社会需求 , 学生职业发展需求 , 经过专业论证 , 2005年 , 协和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置 , 2006年8月 , 一个有着历史积累又适应社会需求的年轻专业成为了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 , 该院成为福建省属高校较早设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之一 , 是省内独立学院中首批获得此专业本科学位授予资格的院校 。
近些年来 , 国家政策暖风频吹 , 福建战略地位崛起 , 如何立足独立学院办学特色 , 结合战略、目标和问题“三方导向” , 紧密服务好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实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多区叠加的需要 , 瞄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 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胜任力要求 , 培养突出福建应用优势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 探索出福建协和方案 , 成为办学之初就需要明晰的问题 。该院确定了坚持“建团队、凝特色、重服务、入一流、铸品牌”的办学思路 , 为新福建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
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上 , 该院充分发挥福建多区叠加的优势与特色 , 立足福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需求 , 总结晋江经验 , 闽台企业管理实践 , 梳理闽商文化 , 再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胜任力要求 , 不断改革和创新 , 探索出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与能力 , 具有协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
“学科交叉、专业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作为自贸区港口与物流应用型专业群建设试点 , 打通专业群内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国际贸易四个专业的选课壁垒 , 采取跨专业选课 , 搭建“平台 模块”的共享课程融合平台 。“平台课程” , 为专业群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基础课程 , 保证专业群内各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规格要求 , “模块课程”为自贸区港口企业各类实务性课程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将来有可能是服务物流企业的 , 那我们通过模块课程选修物流管理相关课程 , 培养将来能够适应自贸区港口、 航运及交通物流产业集群发展需要 , 从事自贸区港口、航运及交通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协和学院副教授、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主任李莉老师表示 。
“分层分类、因材施教”的人才训练模式
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不同 , 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 , 该专业实施了几类定位不同的人才训练项目:人力资源实践技能精英项目、伯乐计划项目、开设“卓越创业孵化班” 。
人力资源实践技能精英项目借助引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平台和企业虚拟仿真平台 , 通过模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环境 , 在知识记忆基础上融会贯通 , 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 , 带领这些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 , 以赛促学 , 在比赛中进一步提升其实战能力 。
伯乐计划项目 , 以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培养优秀的学生苗子 , 即在每个年级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伯乐计划”团队 , 进行基础的科研训练 , 老师手把手教学生申报课题、做项目、写论文、发论文 , 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