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里尽朝晖 芙蓉国


#镇园植宝#
“芙蓉国里尽朝晖” , 这句诗出自毛泽东主席的一首诗词 。
那么 , 湖南省为什么会被称为“芙蓉国”?“芙蓉国里尽朝晖”又有什么涵义呢?
芙蓉 , 是个美丽动人、富有诗情画意的植物 , 例如出水芙蓉、芙蓉帐、三醉芙蓉、弄色芙蓉等 。
芙蓉花 , 有很多别名 , 例如木芙蓉、木莲、地芙蓉、华木等 。

芙蓉和湖南有什么关系呢?

芙蓉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 , 不耐寒 , 忌干旱 。
著名的“鱼米之乡”湖南正好符合这个自然条件 , 因而芙蓉系湖南原产的植物 。
后来 , 芙蓉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栽培种植 , 日本和东南亚也有栽培 。

芙蓉花的花季在农历九至十一月 。
此时已进入冬季 , 百花凋谢 , 芙蓉花却傲霜绽放 , 独树一帜 。因而它也被称为拒霜花 。
芙蓉花有白、黄、淡红等多种颜色 。花色艳丽 , 繁盛丰茂 , 花团锦簇 , 波光花影 , 分外妖娆 。但也不失淡雅素美 。

而且 , 芙蓉在一年四季各有风姿 。
因而 , 芙蓉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 是园林景观的著名植物 。
【芙蓉国里尽朝晖 芙蓉国】
唐代末年 , 诗人谭用之写有一首《秋宿湘江遇雨》:
湘上阴云锁梦魂 , 江边深夜舞刘琨 。
秋风万里芙蓉国 , 暮雨千家薜荔村 。
乡思不堪悲橘柚 , 旅游谁肯重王孙 。
渔人相见不相问 , 长笛一声归岛门 。
湘江是流经湖南的著名河流 , 也即作者当时夜宿湖南 。
这首诗里的“秋风万里芙蓉国 , 暮雨千家薜荔村” , 就是指秋季的湖南景色 。


众所周知 , 毛泽东出生于湖南 。
1961年 , 毛泽东主席在听取湖南的同志汇报了当地生产建设情况后 , 心潮澎湃 。
兴奋之余 , 他挥笔写下《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飞 , 帝子乘风下翠微 。
斑竹一枝千滴泪 , 红霞万朵百重衣 。
洞庭波涌连天雪 , 长岛人歌动地诗 。
我欲因之梦寥廓 , 芙蓉国里尽朝晖 。

最后一句“芙蓉国里尽朝晖” , 就是采用了“芙蓉国”指代湖南的典故 。
毛泽东主席博学多才 , 通达古今 , 在这首诗里也有充分体现 。
例如 , 帝子指传说中的尧帝的女儿、舜帝的妻子娥皇与女英 。斑竹又叫湘妃竹 , 也与娥皇、女英有关 。
九嶷山在湖南永州 , 洞庭是湖南的著名湖泊 , 长岛指今天长沙的橘子洲 。

全诗充满感情地描写了湖南深厚的历史人文、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 。
最后的“我欲因之梦寥廓 , 芙蓉国里尽朝晖”两句 , 是点题之作 , 既表达了毛泽东主席的怀乡念旧之情 , 也寄托了对于家乡乃至中国的美好明天的展望 。
同样是写湖南 , 五代诗人谭用之的《秋宿湘江遇雨》 , 借湘江秋雨的苍茫景色 , 抒发其怀才不遇、慷慨不平之气 。虽然情景相生 , 意境开阔 , 但是全诗充满了沉重、悲哀的氛围 。

而毛泽东主席的《七律·答友人》 , 也有写景、抒情 , 但是充满了雄浑壮阔、豪迈气概 。令人在思古通今、深情感慨之余 , 也意气风发 。
这首诗也成为毛泽东主席的诗词代表作之一 。
于是 , 芙蓉国成为湖南省的别称 。
至今 , “芙蓉”一词 , 在湖南省到处可见 。
例如湘西有著名芙蓉古镇 。

芙蓉大道贯穿岳阳、长沙、株洲、湘潭四座城市 , 成为长达120公里的城市道路 , 被称为“三湘第一路” 。
省会长沙有芙蓉区 , 还有世界上最大的“芙蓉花”建筑——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

毛泽东主席写的诗句“芙蓉国里尽朝晖” , 意思是说:芙蓉花盛开的湖南 , 普照着清晨朝阳的光辉 。
这句诗 , 后来也往往成为描写湖南盛景的经典诗句 , 也成为激励湖南人民奋发图强、建设美好家园的名言警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