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个人教学计划( 六 )


7、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
8、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
五、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
教学难点:分数乘法和除法、鸡兔同笼问题 。
六、教学方法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3、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
4、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 。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 。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
5、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 。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七、教改设想
教学时力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
1、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
分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分数四则运算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小数计算有一定的区别,在算理上比整数、小数计算稍显复杂,所以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更困难一些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虽有区别,但是在算理上与整数、小数的加、减法又有联系,都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为了突出这一共同的规律,加之学生已学习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教学分数除法需要有分数乘法作基础;而且分数乘、除法的内容比较多,学生理解它们的算理也更为困难些 。
2、 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
有关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和小数来算;解决含有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上与解决分数问题基本相同 。因此对求百分率的问题,特别是求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适当举例加以教学,然后加强百分数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 。例如,结合求百分率,出现求达标率、发芽率等的计算(还提示了出勤率、合格率、出粉率);介绍折扣、纳税和利息等知识中有关百分数的计算知识等 。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如何求出出勤率、成活率、命中率等 。既拓展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加深学生对百分率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
3、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
教学“位置”时,首先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学习新知识,并及时对已有经验进行提升,迅速将具体的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学习如何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另一方面,注意呈现丰富的生活情境和现实素材,帮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加深对用数对确定位置内容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锻炼空间想像的能力 。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同直线图形有不同的特点 。所以“圆”的教学是学生系统认识曲线图形特征的开始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虽然也出现过圆,但只是直观的认识,本册的教学要认识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等 。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学时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 。教学圆的面积时,教材启发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回忆以前用过的转化方法,从而把圆的面积转化为熟悉的直线图形的面积来计算 。教材还注意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渗透数学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 。
4、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教学时,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是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 。更好地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