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意义和作用 世贸组织标志图案含义( 二 )


文章插图
当前,现有WTO规则陷入困境,不能适应国际经济新格局
WTO在1995年正式建立以来,一直是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组织和法律基础,是多边贸易谈判的场所,为世界贸易争端提供解决机制 。然而近年来,其宗旨与现实运行的结果相距甚远,“谈判职能陷入瘫痪”,几乎没有达成令人称道的成果;WTO的上诉机构也因为法官人数不足而于2019年12月陷入“停摆”的尴尬境地,部分国家只能通过“多方临时上诉仲裁安排”暂时维持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运转,维护着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
WTO目前面临的困境与其先天不足的设计缺陷密切相关 。WTO是协调多边贸易关系、解决贸易争端以及规范国际贸易竞争的制度规则 。既然是制度规则,那么由其导致的利益分配格局就必须与参与制定制度规则的博弈各方的相对实力格局相匹配,任何认为其受益与“相对实力”不符的想法都会导致“变革”的诉求 。
WTO规则作为上层建筑,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反映了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逐步加深的情况下,加强合作和协调的诉求,同时也是各国(或国家集团)基于实力对比,对世界贸易利益进行保护、协调与再分配的意志体现,是强弱较量的结果并最终体现强者意志,因此WTO规则制定之初主要反映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 。在西雅图“千年回合”贸易谈判中,美国就力图以自己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经济和政治模式作为国际谈判原则和框架,构造国际贸易格局,后因遭到多数成员的反对而作罢 。
随着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它们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开始要求多边贸易体制应当更加公平、更加包容、更能反映发展中国家利益 。已有的WTO规则已经不能反映世界各国目前的相对实力对比,对其进行改革成为必然 。而WTO协商一致的谈判决策机制导致谈判需要付出较高的交易成本,这直接造成决策效率低下,多个谈判回合都不能取得最终成果 。
如何看待WTO改革?
经济全球化大大改变了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经济格局 。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经济,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失衡,加之国家间实力对比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加强全球经济治理的呼声日益高涨,这无疑会反作用到WTO改革上 。
WTO改革是各成员权利和义务的再调整,其本质是规则制定的主导权之争,是霸凌和平等之争,是发展与反发展之争,在发展中国家地位及特殊和差别待遇问题上的表现尤为突出 。
毋庸讳言,最初WTO规则就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 。关贸总协定的起草者已经在具体文本中充分体现了自身利益,即使其原有的国内立法或协议与关贸总协定有不符之处,大多也根据“祖父条款”规则进行了豁免 。在现有既定的WTO框架下,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通过艰苦奋斗,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改变了国际经济格局 。在此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试图通过主导WTO规则的修订,继续维持对自己有利的利益分配格局 。贸易争端机制问题亦然 。面对世界贸易组织的裁决结果,美国对自己当年努力建立起来的争端解决机制非常不满,通过不断阻碍上诉机构大法官的任命,成功逼停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上诉机制 。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的停摆是多边贸易体制面临现实危机的突出标志 。
不尊重发展中国家“和平发展”的基本权利,只是滥用国家安全例外条款,基本上也就堵住了WTO各成员权利和义务再平衡的大门 。在此之前,WTO改革的争论将会一直存在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意义和作用 世贸组织标志图案含义

文章插图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意义和作用 世贸组织标志图案含义

文章插图
未来,中国要在WTO发挥哪些作用?扮演好什么角色?
中国是WTO规则的贡献者和谈判的推动者 。中国加入WTO时,正值WTO的多哈回合谈判启动 。中国广泛参与了其中的农业、服务等领域的谈判,独立或者联合提交了100多份提案,很多提案成为谈判的基础 。2008年的小型部长级会议上,中国首次参与由7个成员构成的“核心”谈判圈,并在多个领域提出了重要意见,为推进谈判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国已经成为多边贸易体制“令人印象深刻的参与者”,特别是在巴厘岛一揽子协定达成的过程中,中国不仅在粮食安全、贸易便利化和发展领域的磋商中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还在会谈僵持不下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的协调作用,为最终达成协议铺平了道路 。中国还积极推动巴厘岛谈判成果的实施,第一批完成了《贸易便利化协定》的通报,主动承担了超过发展中成员平均水平的义务,起到了表率作用 。

推荐阅读